资湘(即潇湘)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
艤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响应空谷号。
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
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
渔翁晒网鹭晒翅,一潭竹影涵鱼影。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
这首诗词描述的是潇湘溪边的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让我们分节来看。
首句“溪行欲尽竹不已”,描述的是作者在溪边行走,溪边竹林茂密,似乎没有尽头。这展现了一个绵延不绝的自然景色。
接下来,“苍雪纷纷化流水”,作者描绘的是飘落的雪花融化成流水,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景象。雪花融化成流水,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第三句到第五句,“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艤船斩竹撑竹篙”,描述的是一艘船从碧绿的湾湾中驶出,但船头看不到白云的出现。船上的人开始砍竹制作竹篙,准备航行。这部分描绘了船上生活的日常,人们为了航行而准备工具,同时展现了宁静的湖景。
第六句到第八句,“篙声响应空谷号,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描绘了竹篙插入水中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舟下的水清澈得可以看到水底的石头,而江边的高山则布满了石头和植被。这部分描绘了水的清澈和山的壮丽,同时展现了自然的声音和景色。
第九句到第十一句,“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渔翁晒网鹭晒翅”,描绘了滩涂的声音越来越急,竹篙也越来越近,因为附近有渔人用渔簖捕鱼。渔翁正在晒网,而白鹭则在晒翅膀。这部分描绘了渔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一句“一潭竹影涵鱼影”,描绘了竹影倒映在水中,同时水中也有鱼的影子。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水潭景色。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潇湘溪边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中的语言优美,画面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