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雁荡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佰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
重岗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
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
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
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
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石梁瀑布在雨前、雨中、雨后以及结冰时的不同壮观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感官冲击,展现了自然界的雄奇与变幻之美。

1. 开篇对比,突出石梁瀑布的独特
诗人先用雁荡山和中条山的瀑布做对比——雁荡瀑布朦胧如烟,中条瀑布声如雷鸣。但天台瀑布的特别之处不在水势,而在于那道天然形成的石梁(石桥),像人侧卧伸出的手臂,撑开了巨大的山体,让瀑布如同九道银河倾泻而下。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让自然景观有了生命力。

2. 雨中瀑布的狂暴力量
接着诗人描写暴雨中的景象:两岸悬崖像要夹住瀑布,风更猛烈了,松涛声如千万重浪,山泉冲断了游人的路。四周的山像重重城墙,雷声像万辆战车轰鸣,连山上的草木都想逃跑,只剩下虎啸龙吟般的水声。这里用"战车""城墙"等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压迫感。

3. 雨后的静谧魔法
雨停后,画风突变:月光下的瀑布安静了许多,所有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单一的水流声。诗人联想到钱塘江潮(曲江涛),说瀑布像垂下的云,而潮水像站立的海。这种"以静写动"的手法,让读者体会到暴雨前后的强烈反差。

4. 冰瀑的终极震撼
最精彩的是山僧提到的冰瀑:水流冻结成玉雕般静止,突然冰层断裂,像天崩地裂般壮观。冰块接连崩塌,整座山仿佛在倾倒。这时山中无人,只有老僧敢来探险。诗人说这种奇景难以向外人描述,就像桃花源一样神秘。结尾又回到烟雨雷鸣的意象,形成首尾呼应。

全诗精髓:
诗人用电影般的镜头语言,带我们经历了瀑布的四种状态:
- 石梁的鬼斧神工
- 暴雨中的野性咆哮
- 月下的温柔低语
- 冰崩时的末日震撼

通过对比、夸张的比喻(如"九道银河""玉山百颓倒")和强烈的听觉描写(雷声、冰裂声),让我们不仅看到景色,更"听到"了大自然的交响乐。最后点出:最极致的自然之美,往往藏在人迹罕至处,需要用心去发现。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