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秀才

无事互相倚,孰能察其微。
群贤溢天阶,独子偃岩扉。
虽云缺华绶,自顾有斑衣。
人生各异立,志者当庶几。
江山入秋气,草木凋芳菲。
苍然贞松质,岁晚有馀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诗中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一边是朝廷里挤满追求功名的官员,一边是独自隐居山林的王秀才。诗人用"无事互相倚"暗讽官场中人们互相依附的关系,而"独子偃岩扉"则突出了王秀才特立独行的选择。

中间四句点明主题:虽然没有华丽的官服,但王秀才保持着淳朴的本色。诗人认为人生各有追求,但真正有志气的人应该像王秀才这样保持本真。"斑衣"这个典故暗指孝顺父母,说明王秀才注重的是内在品德而非外在荣耀。

最后四句通过景物描写升华主题:秋天来临,花草凋零,但青松依然挺立。这象征着在世俗浮华褪去后,真正高尚的品格反而更加耀眼。诗人用"贞松"比喻王秀才坚守节操的品格,说明这种精神会像松树一样经得起时间考验,越到晚年越显珍贵。

全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赞美了不慕荣利、坚守本真的生活态度,传递了"品格比地位更重要"的人生哲理。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