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周庆云为其生母董夫人造塔于杭州西湖理安寺自书金刚经且乞丁女士恒绘图刻石列置塔壁(甲寅)
逝波所卷倏万劫,成坏变化随诸缘。
莹莹一念偶不灭,坐使金石为精坚。
有人心伤母鞠我,报以罔极穿重泉。
瞿昙遗文劝出世,血泪化墨书盈篇。
绘图建塔俨弹指,神鬼冥助非人权。
湖山照耀佛守护,见者悲涕垂穷年。
故知斯义了无坏,陵谷改尽谁能捐。
世间莫非父母体,何苦造孽空滔天。
莹莹一念偶不灭,坐使金石为精坚。
有人心伤母鞠我,报以罔极穿重泉。
瞿昙遗文劝出世,血泪化墨书盈篇。
绘图建塔俨弹指,神鬼冥助非人权。
湖山照耀佛守护,见者悲涕垂穷年。
故知斯义了无坏,陵谷改尽谁能捐。
世间莫非父母体,何苦造孽空滔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孝子为纪念母亲而建塔刻经的感人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孝心的永恒力量
诗中用"逝波万劫"比喻时间像流水一样带走一切,但孝子对母亲的思念("莹莹一念")却能让金石般坚固的塔永存。就像现代人用照片、视频保存回忆一样,这位吴兴周庆云选择用刻经建塔的方式,把对母亲的感恩("报以罔极")永远定格。
2. 艺术与信仰的结合
孝子做了三件事:亲手抄写佛经("血泪化墨")、请画家绘图刻石、在西湖边建塔。这些行为就像今天的纪念碑+艺术展+宗教仪式的结合体。诗中"湖山照耀"的描写,让人联想到西湖美景与佛塔相映成趣的画面。
3. 对世人的警醒
最后四句突然转向对世人的劝诫:父母恩情比山河更永恒("陵谷改尽谁能捐"),讽刺那些不孝之人"造孽空滔天"。就像现在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提醒人们要及时行孝。
全诗最动人的是"血泪化墨"这个细节,把抄经时滴落的眼泪比作墨水,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能让人感受到孝子的悲痛。这种用具体画面表达抽象情感的手法,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