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范石湖淳熙中出守帖

淳熙天子课农桑,黄閤鸿儒绾郡章。
文物升平今已远,断篇流落入僧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对现今文物散佚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了“淳熙天子课农桑”,指的是南宋淳熙年间,皇帝重视农业和桑蚕业,国家处于繁荣稳定的时期。这里的“课”可以理解为督促或重视,体现了当时朝廷对民生的关注。

接着,“黄閤鸿儒绾郡章”描绘了当时朝廷中汇聚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学者和官员,他们在地方上治理有方,国家文化昌盛。“黄閤”指的是朝廷,而“鸿儒”则是指学识渊博的学者。

然而,第三句“文物升平今已远”笔锋一转,指出那个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的时代已经远去。这里的“文物”不仅指具体的文物,也泛指文化和历史遗产。

最后一句“断篇流落入僧房”则是感叹那些珍贵的文献和文物如今已经散佚,甚至流落到寺庙中,暗示了文化传承的断裂和遗失。这里的“断篇”指的是不完整的文献或文物,“僧房”则是指寺庙,通常被视为保存古籍的地方。

整首诗词通过对过去辉煌时代的回忆,表达了对文化遗失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以免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