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

昼漫漫地夜漫漫,高下峰峦总一般。
身在洞然明白里,勿于明白里头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雪山中的感悟,语言简单却意味深长。

白天黑夜都显得特别漫长,高高低低的山峰看起来都差不多。这两句通过"昼漫漫""夜漫漫"的重复,让人感受到雪山环境的单调与时间的缓慢流逝。山峰虽然高低不同,但在白雪覆盖下都变成了相似的白色,突出了雪山的纯净统一。

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虽然身处一个明亮透彻的世界(洞然明白),但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的明亮中寻找答案。这里的"明白"有双关意味,既指雪地的明亮,也暗指人生的真谛。诗人提醒我们,有时候最显而易见的表象之下,藏着更深层的意义。

全诗通过雪山这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个哲理:在看似简单纯粹的事物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既要欣赏表面的美,更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像站在雪山上,不能只被耀眼的白雪迷惑,而要思考这纯净背后的生命启示。

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