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看似简单,但藏着深刻的禅意。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理解:
前半段"十一十二…或去或住"像在说人生不同阶段:小时候(十一二岁)懵懂天真,没烦恼;青少年时(十四五岁)开始充满野心,觉得世界都是自己的。但无论你往左走(者边)还是往右走(那边),选择停留或离开,其实都在经历人生的常态。
后半段"一箭上红心"是点睛之笔:当你能像神箭手一样直击目标(比喻悟透人生真谛),就会发现黄金财富就像粪土般不值钱。这里不是说钱没用,而是说比起心灵的自由觉悟,世俗的财富根本不重要。
全诗用数字、方位这些具体事物,悄悄带出禅宗"看破放下"的核心思想。最妙的是最后两句的强烈对比——把最珍贵的黄金比作最肮脏的粪土,瞬间打破常规思维,让人突然明白:原来我们拼命追求的东西,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