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苕溪夜泛》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夜游画卷,用细腻的笔触带我们走进渔舟唱晚的诗意世界。
开篇"萍踪人泛清苕去"就像电影开场,一个漂泊的旅人乘着小船,在苕溪清澈的水波中缓缓前行。他风餐露宿的旅程经历,暗示着这是一次漫游而非短途旅行。
中间四句是两组工整的对仗,像两幅并置的风景照:渔火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酒家门口停泊着等待客人的船只;白鹭栖息树梢仿佛未化的积雪,草丛间飞舞的萤火虫像散落的星辰。这些画面既有水墨画的朦胧美,又充满生活气息。
结尾处笔锋一转,从外部景物转向内心感受。深夜梦醒时,一弯冷月挂在天边,远处传来摇橹的歌声,晨光中的弁山青翠欲滴。这个收尾余韵悠长,将夜游的静谧与黎明的生机完美衔接。
全诗最妙的是虚实相生的手法:渔火与雾气、白鹭与残雪、流萤与星辰,这些亦真亦幻的比喻,让平凡的夜航变成了童话般的体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梦回""棹歌"等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闲适自得的心境。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