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富池
望穷破寺楼,趁月沙岸泊。
更深河汉淡,砧□出篱落。
凄然不得睡,俄顷风作恶。
遥程已不计,心胆尚陨穫。
移舟傍深缆,稳借今宵托。
不须叹邅回,所苦在离索。
知身寄何处,只得呼樽酌。
波涛晓方定,掀篷卸空橐。
托目祠宇新,榱桷灿丹垩。
共指甘王灵,古墓出林薄。
更深河汉淡,砧□出篱落。
凄然不得睡,俄顷风作恶。
遥程已不计,心胆尚陨穫。
移舟傍深缆,稳借今宵托。
不须叹邅回,所苦在离索。
知身寄何处,只得呼樽酌。
波涛晓方定,掀篷卸空橐。
托目祠宇新,榱桷灿丹垩。
共指甘王灵,古墓出林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夜晚停船靠岸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漂泊和对前路的迷茫。
开头写旅人眺望远处破败的寺庙,趁着月色将船停靠在沙滩边。夜深时银河星光暗淡,远处传来捣衣声("砧□"可能是捣衣的砧杵声),更添寂寥。他辗转难眠,突然狂风大作,内心惶恐不安。
虽然已经走过很远的路程,但此刻他仍感到胆战心惊。于是把船缆绳系得更牢,只求平安度过今夜。他安慰自己不必为路途曲折而叹息,真正的痛苦在于孤独无依。不知道未来身在何处,只能借酒消愁。
直到拂晓风浪平息,他掀开船篷,发现行李早已空空。这时他注意到岸边崭新的祠堂,彩绘的屋檐格外醒目。当地人指着说这是供奉"甘王"的灵祠,而古墓就在不远处林间若隐若现。
全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心理刻画,展现了一个漂泊者面对未知的惶恐与自我安慰。最后祠堂与古墓的意象,暗示着人生无常,既有对神灵的敬畏,也有对生命归宿的思考。诗中"借酒消愁""系牢缆绳"等细节非常真实,容易引起共鸣。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