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楚山间边走边吟唱,手持美玉,因内心激荡的义愤而泪湿衣襟的画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画面感极强
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短短两句呈现了四个动态元素:行走的身影、回荡的吟诵、握玉的手势、沾湿的衣襟。这种"行走中的抒情"比静止的哭泣更有感染力。
2. 矛盾的美感
"楚山玉"象征高洁品格,"沾衣巾"展现脆弱情感,这种刚柔并济的冲突感,就像看到武士落泪般令人动容。美玉的坚硬与泪水的柔软形成奇妙对比。
3. 现代启示
它精准捕捉了当代人也能共鸣的瞬间:当一个人坚持正义却遭遇挫折时,那种边坚定前行(行吟)、边忍不住流泪(沾巾)的真实状态。这种不掩饰脆弱的坚强,反而更显人性光辉。
诗人用"沾"这个轻微的动作代替嚎啕大哭,反而让情绪更有重量——就像雨水慢慢浸透衣服的过程,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绵长而克制的痛苦。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