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家乡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出自 明代 施耐庵 《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一别家乡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是当初,莫要相逢好!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声晓。

现代解析

这句诗表达的是一个人离开家乡后,与亲人音讯隔绝、内心饱受思念煎熬的痛苦。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它的感染力:

1. 时间累积的孤独感
"一别家乡音信杳"像电影开场镜头:离家的背影渐渐模糊,此后所有书信都石沉大海。这个"杳"字特别传神,让人联想到望着空荡荡的邮箱,一天天失望的样子。

2. 思念的千滋百味
"百种相思"不是简单的想念,而是混合着担心(家人是否安康)、自责(不能尽孝)、回忆(家乡的饭菜香)、猜测(故乡是否变了模样)的复杂情绪,像打翻的调料瓶混在一起。

3. 没有尽头的煎熬
"肠断何时了"用夸张的疼痛感,让我们看到思念不是一阵阵的,而是持续性的折磨。就像现代人看着没有回复的微信对话框,那种等待的焦灼古今相通。

这句诗打动人的秘密在于:它把"失去联系"这种现代人依然害怕的经历,用"断肠"这个鲜活的比喻,让我们瞬间理解了古人手机没信号时的痛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