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出自 唐代 薛昭蕴 《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译文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有绵绵不绝的仇恨,姑苏台上歌舞后红颜的血泪尚未流尽,仍旧在风中深情凝望如雪的肌肤呻吟。
注释姑苏:山名,今苏州市西南,古姑苏台于其上。凝睇:凝聚目光而视。雪肌肤:肌肤白嫩、细腻而润滑。
赏析此处写西施,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描写,刻画其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绝色美人的哀愁形象,用三个层次传递出令人心碎的美:
1. "倾国倾城恨有馀"——用夸张手法说她的美貌能颠覆国家,但比美貌更深刻的是她眼中化不开的哀愁。就像我们看到惊艳却忧郁的明星,会被那种矛盾感深深吸引。
2. "几多红泪泣姑苏"——美人的眼泪染红了姑苏城(苏州古称),这里用眼泪的"红"暗示她可能哭到出血,把整座城都染上悲情色彩。就像现代人说"哭湿了整包纸巾",诗人用更震撼的意象放大悲伤。
3. "倚风凝睇雪肌肤"——最后定格一个电影镜头般的画面:她迎着风伫立,雪白肌肤与哀伤目光形成强烈对比。就像黑白照片里,苍白的脸色会让眼神更显深邃动人。
全句妙在把"极致的美"和"极致的哀"捆绑在一起:用城池崩塌写美貌程度,用血泪染城写悲伤程度,最后用视觉冲击强化这种破碎感。就像现在流行的"易碎感美学",让人既惊叹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