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徐健庵前辈
娄水之所经,嵯峨玉山塔。
羡此一隅地,人杰踵相蹑。
公家伯仲叔,埙篪互酬荅。
翻然排天门,声望后先接。
中朝共推仰,号为冠盖甲。
长公最雄迈,户外朋簪盍。
慰问倾篚筐,宴笑倒樽榼。
频躧长者履,且置诸生榻。
辟若大瀛海,众流鲜不纳。
胸期极潇洒,经术况淹洽。
观其所著书,无语肯落夹。
壮采陈绘组,宏音振镗鞳。
当今右文时,诏修经国业。
已开兰台局,匪但给笔札。
前史颇浩瀚,殊论苦未协。
学识如长公,才又富开阖。
发凡必超妙,寓思当周匝。
下上三百载,历历在眉䀹。
何不任著述,俾作群贤法。
幸紬金匮馀,奴仆命寿晔。
羡此一隅地,人杰踵相蹑。
公家伯仲叔,埙篪互酬荅。
翻然排天门,声望后先接。
中朝共推仰,号为冠盖甲。
长公最雄迈,户外朋簪盍。
慰问倾篚筐,宴笑倒樽榼。
频躧长者履,且置诸生榻。
辟若大瀛海,众流鲜不纳。
胸期极潇洒,经术况淹洽。
观其所著书,无语肯落夹。
壮采陈绘组,宏音振镗鞳。
当今右文时,诏修经国业。
已开兰台局,匪但给笔札。
前史颇浩瀚,殊论苦未协。
学识如长公,才又富开阖。
发凡必超妙,寓思当周匝。
下上三百载,历历在眉䀹。
何不任著述,俾作群贤法。
幸紬金匮馀,奴仆命寿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徐健庵前辈的才华和成就的。
开头描写了徐健庵的家乡——娄水、玉山塔一带,说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徐家兄弟(伯仲叔)都很有才华,像乐器合奏一样和谐,后来都进入朝廷,名声显赫,成为朝中翘楚。
接着重点夸赞徐健庵(“长公”指他):他性格豪迈,朋友众多,待人热情大方,经常设宴款待宾客,对后辈也很照顾。他的学问渊博,心胸开阔,像大海一样包容万物。他写的书文采飞扬,观点深刻,既有华丽的辞藻,又有宏大的气势。
后面提到当时朝廷重视文化,召集学者编修典籍,而徐健庵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如果能让他主持修书,一定能成为典范。最后,诗人希望他能发挥才能,带领其他学者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
精髓和魅力:
1. 赞美才华——全诗都在夸徐健庵的学问、人品和领导力,展现了他的非凡魅力。
2. 比喻生动——比如用“大瀛海”形容他的胸怀,用“绘组”“镗鞳”形容他的文采和气势,形象又贴切。
3. 时代背景——反映了当时朝廷重视文化、编修典籍的风气,也体现了文人对学问的推崇。
4. 真挚情感——诗人对徐健庵充满敬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推崇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徐健庵的个人魅力,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理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