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御史(古代监察官员)即将离开京城前往南京任职时的离别场景,充满了人情味和细腻的情感。
前两句写御史在寒冷旅馆中等待出发,孩子们听说这位穿官服的大人要离开,都跑来送行。通过"走儿童"这个细节,表现出这位官员平时平易近人,连小孩都愿意亲近他。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老百姓见到官员会紧张("惊题凤"指百姓见到官员题字都战战兢兢),但邻居们却因为习惯了他的存在,突然要分别反而感到失落("失避骢"指邻居不再需要回避他的车马)。带刺的植物(短刺)暗示离别后的思念之苦,而酒宴(清樽)也只是勉强安慰离愁。
最后两句想象明天启程的画面:沿着秦淮河前行,回望京城方向,只见云霞阻隔,就像彩虹被斩断一般。这个比喻既写实又抒情,把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前途的忐忑都融入景色之中。
全诗妙在把官员离任这样严肃的事,写得充满生活气息。通过儿童、邻居的反应,酒宴、植物等日常事物,展现出一个接地气的官员形象。最后用"断虹"这样美丽的意象收尾,让离别的惆怅显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