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赋得任公钓台送王允刚归义兴

任公有钓台,阳羡西门道。六朝去已远,一守称绝倒。

无事每萧閒,于焉事幽讨。惠政实已多,昔民仰苍昊。

至今钓游处,水清山亦好。云天日为旗,野树春如葆。

鱼鸟识风流,江山见文藻。王孙远游归,悽迷思芳草。

壮气溢前修,我当论怀抱。出处可探奇,有志莫易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任公的人留下的钓台遗迹,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回忆,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友人归乡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前六句介绍钓台位置和历史背景:在阳羡(今江苏宜兴)西门外,虽然六朝时代已远去,但任公作为地方官留下的美谈依然被人称颂。他闲暇时常在此垂钓,过着清幽自在的生活。

2. 中间八句描写钓台现在的景色:清澈的流水、秀丽的山色、云天下飘扬的旗帜、春天茂盛的树木,连鱼鸟都记得任公当年的风采,山水间仿佛还留存着他的文采。这里用鲜活的自然景物,把历史人物和现实风景联系起来。

3. 最后六句转向送别友人:王允刚(字王孙)即将回到义兴(宜兴古称),面对这片承载着先贤遗迹的山水,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鼓励友人要像前人那样保持壮志,在仕途和隐居生活中都能有所作为,不要虚度光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历史遗迹、自然风景和送别之情巧妙融合
- 用"水清山好""鱼鸟识风流"等生动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最后对友人的劝勉既温暖又充满力量,体现了真挚的友情
- 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传递出深厚的情感

通过钓台这个具体景物,诗人既追怀了古代贤吏,又寄托了对友人的期许,展现出中国人"睹物思人""借景抒情"的传统审美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