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和桂德山明府偶然作 其三

时复跨马出,问俗周里廛。不知我父老,欣欣何所欢。

儿童负藁秸,落日归柴关。来岁知饱无,今岁足飘箪。

归来一长叹,当时不能餐。搴茭何无策,乃更取民阛。

谁能夺彼食,以为能吏颜。哀哀此瘅人,瘅人在我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下乡体察民情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自责。

开头写官员骑马下乡走访,看到老百姓表面上很快乐,但仔细观察发现:孩子们背着干草在落日中回家,虽然今年勉强能吃饱("足飘箪"指有简单的饭食),却担忧明年是否还能吃饱。这里的儿童负草、落日归家等画面,生动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

官员回家后难过得吃不下饭,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没能想出好办法("搴茭何无策")帮助百姓,反而还要向民间征税("取民阛")。最后他痛心地感叹: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瘅人"指面黄肌瘦的人)就在眼前,自己却无能为力。

全诗通过官员的视角,展现了古代农民的贫苦生活,以及有良知的官员面对百姓苦难时的痛苦与自责。诗中"哀哀此瘅人"的重复使用,强化了这种痛心疾首的情感,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百姓的关怀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