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出自 元代 与恭 《思母》

译文凄凉的秋霜把芦花摧残,我不禁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着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

注释霜殒芦花:寒霜把芦花摧残。芦花:后世专以芦花代指母爱。无复:不再。倚柴扉:指母亲倚门望儿。

赏析此句点明深秋时节,以霜打芦花渲染出悲凉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哀悼和怀念,诗人写得字字泣血,读来惋叹不已。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的画面,通过白描手法传递出浓重的哀伤之情。

"霜殒芦花泪湿衣"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境遇:寒霜打落了芦苇的白花,就像泪水打湿了衣衫。这里用"芦花"象征白发老人,"霜殒"暗示生命凋零,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完美融合。

"白头无复倚柴扉"进一步刻画孤独形象:白发苍苍的老人再也不能倚靠柴门守望。一个"无复"(再也不能)道尽物是人非的凄凉,柴扉这个农家常见的意象,更强化了平凡生活中的永恒遗憾。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霜打芦花"和"白头倚门"两个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既保持了诗歌的含蓄美,又能引发普遍共鸣——每个人都能在这幅画面中,看到自己记忆中那个等待的佝偻身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