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人间烟火气。
"中妇桑村挑叶去"说的是中年农妇去桑林采摘桑叶。这里没有华丽的修饰,但一个"挑"字精准展现了农妇劳作时的动态——她不是随意地摘,而是仔细挑选着好桑叶,可能是为了养蚕,也可能是做其他农活。这个细节让我们仿佛看见她弯腰在桑林间忙碌的身影。
"小儿沙市买蓑归"写小孩从集市买蓑衣回来。用"沙市"代指集市,既点明地点特征(可能是个临河有沙地的集市),又透着乡土气息。孩子小小年纪就帮着家里跑腿,买个遮风挡雨的蓑衣,暗示着农家孩子的早熟懂事。
两句诗像两个并排的电影镜头:一边是妇人走向桑林的背影,一边是孩子抱着蓑衣蹦跳回家的笑脸。不用任何抒情词藻,单是这白描式的对照,就让我们感受到农家生活的忙碌与温馨。诗人用最平常的农家小事,捕捉到了生活中最本真的美——就像我们今天用手机随手拍下家人买菜、孩子放学这样的日常,平凡中自有动人的力量。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