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罚盏夜阑灯灭。
出自 元代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秋思》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现代解析
“急罚盏夜阑灯灭”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用现代语言可以理解为:
“匆忙罚酒一杯,夜深时灯火突然熄灭。”
1. 动作的紧张感:
“急罚盏”像朋友聚会时的热闹瞬间——有人输了游戏被催着罚酒,手忙脚乱地举杯一饮而尽。一个“急”字让人联想到欢声笑语中带点慌乱的趣味。
2. 氛围的转折:
“夜阑灯灭”是神来之笔:前一秒还在喧闹,下一秒灯火骤熄,深夜的寂静突然笼罩。这种反差让人联想到“派对散场”的怅然,或是“乐极生静”的人生况味。
3. 留白的余韵:
句子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空间:灯灭后是各自归家?还是众人黑暗中继续谈笑?这种“未完待续”的写法,让读者代入自己的经历去回味。
精髓在于:用7个字拍出一段“生活小电影”,既有热闹的动态,又有突然的静谧,让人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微小却鲜活的瞬间。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