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出自 宋代 王安石 《太湖恬亭》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溪边风景画,可以拆解为两个层次来理解:

1. 画面感十足的场景
"槛临溪上绿阴围"就像用手机拍下的特写镜头:栏杆(槛)斜伸到溪水上方,四周被层层叠叠的绿树(绿阴)包围着。这里的"围"字特别生动,让人感觉树木像温柔的手臂环抱着溪水,整个画面充满立体感。

2. 由近及远的空间美
后半句"溪岸高低入翠微"把镜头拉远:溪岸顺着地势高低起伏,渐渐延伸向远方青翠的山色(翠微)。"入"字用得巧妙,仿佛溪岸主动融进山色里,自然过渡出悠远的意境。

精妙之处
- 短短14个字就完成了从细节到远景的镜头切换
- "围""入"两个动词让静止的风景活了起来
- 通篇不用一个艳丽的颜色词,仅用"绿""翠"就营造出清爽的夏日氛围

这种写法就像现在流行的"极简摄影",用最简洁的元素传递最丰富的意境,让人读完后眼前自动浮现出清凉幽静的溪边景象。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