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出自 唐代 温庭筠 《春洲曲》

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苏小慵多兰渚闲,融融浦日鵁鶄寐。
紫骝蹀躞金衔嘶,堤上扬鞭烟草迷。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黄昏归家图景,可以分成两个画面来理解:

前半句"门外平桥连柳堤"像一幅水墨画:推开家门,眼前是一座低矮平缓的小桥,桥的那头连着种满垂柳的河堤。这里用"平桥"和"柳堤"两个简单意象,就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致,让人仿佛看到微风拂柳、小桥流水的画面。

后半句"归来晚树黄莺啼"加入了声音元素:天色将晚时回家,听见树上黄莺在啼叫。一个"晚"字点明时间,而"黄莺啼"不仅让静态的画面突然生动起来,还通过鸟鸣声反衬出环境的清幽——正因为周围安静,才能清晰听见莺啼。

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
1. 用最平常的景物(小桥、柳树、黄莺)组合出诗意
2. 有远有近(桥堤是远景,莺啼是近声)
3. 动静结合(静止的桥与啼叫的鸟)
4. 通过"归来"二字让读者自然代入行人视角

就像我们下班路上看到夕阳下的公园,突然听见鸟叫时那种"生活真美好"的触动,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抓住了这种瞬间的感动。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