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被贬途中夜泊江边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前四句写景:傍晚将小船停靠在渔村旁,茅屋被柳树环绕的河港显得格外清幽。突然雷雨驱散了江雾,夜空中的星星倒映在平静的暮色河面上。这里用"骤开""不动"形成动静对比,雷雨的突然与星河的静谧相映成趣。
后四句抒情:诗人在客居中梦醒,想到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直到四更天月亮升起,他愁绪万千想写信却无鸿雁传书,只能披衣坐着听野鸡鸣叫。"千里"与"四更"的数字对比,凸显了漂泊的漫长与深夜的孤寂。最后野鸡的鸣叫更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和内心的落寞。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时空转换,将贬谪途中的孤独、对亲友的思念,以及无法传递愁绪的无奈,都融入这江畔夜色之中。最妙的是所有景物都带着诗人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一个失意文人夜不能寐的复杂心境。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