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汝功元日感怀
少时喜节物,常恨春来迟。
而今新年至,怀抱不胜悲。
儿童荐椒酒,未饮增长欷。
陜洛果何罪,半世戎马嘶。
坐令冠盖流,星散鸟择栖。
回头望乡国,泪雨秋悽悽。
我公关中豪,志气青云齐。
誓当剪豺狼,不复问狐狸。
夫何丘壑间,从事酒与诗。
烟尘要一扫,櫜弓卧鼓鞞。
天下维泰山,置器安不危。
廓廓大丈夫,功勋千载奇。
而今新年至,怀抱不胜悲。
儿童荐椒酒,未饮增长欷。
陜洛果何罪,半世戎马嘶。
坐令冠盖流,星散鸟择栖。
回头望乡国,泪雨秋悽悽。
我公关中豪,志气青云齐。
誓当剪豺狼,不复问狐狸。
夫何丘壑间,从事酒与诗。
烟尘要一扫,櫜弓卧鼓鞞。
天下维泰山,置器安不危。
廓廓大丈夫,功勋千载奇。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新年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也有对家国命运的忧思,最后又展现出豪迈的报国之志。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讲岁月带来的心境变化。年轻时总嫌春天来得太慢,盼着过节;如今年纪大了,过年反而感到悲伤。看着孩子们端来椒酒(古人新年喝的药酒),还没喝就忍不住叹气。这里用"儿童荐椒酒"的温馨画面,反衬出中年人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转向家国忧思。作者痛心陕洛(陕西洛阳一带)长期陷于战乱,百姓像惊弓之鸟般逃散。回望故乡时泪如雨下,就像秋天的冷雨般凄凉。这里"戎马嘶""鸟择栖"等比喻生动展现了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
第三部分(后十句)抒发壮志豪情。先称赞某位豪杰("我公")志向高远,发誓要消灭豺狼(大敌)而不屑理会狐狸(小恶)。但现实中英雄却只能隐居山林,借酒消愁。最后以"泰山"比喻国家安稳的重要性,呼唤大丈夫应当建立不朽功勋。结尾的"廓廓"(广阔高大)二字尤其有力,塑造出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全诗就像一部微缩的人生纪录片:从个人青春不再的感慨,扩展到对战乱中百姓的同情,最后升华为救国济世的豪情。语言上既有"泪雨秋悽悽"这样画面感极强的描写,也有"誓当剪豺狼"这种铿锵有力的誓言,情感层层递进,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