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鹦鹉为喻,讽刺了那些依附权贵、丧失自我的小人。
前两句写鹦鹉离开自然,被关进秦宫,失去了自由。"千山陇树秋"暗示它原本属于广阔天地,如今却成了笼中玩物。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鹦鹉的可悲:它讨好宫中妇女,学人说话像小丑一样表演,被玉锁金笼束缚。表面华丽的生活,实则是失去尊严的囚徒。
最后两句用典故对比:黄鸟(《诗经》中殉葬的鸟)至少以死让秦穆公感到羞愧,而鹦鹉却苟且偷生。诗人借此讽刺那些为富贵出卖灵魂的人,连赴死的黄鸟都不如。
全诗用笼中鹦鹉比喻趋炎附势之徒,语言直白却鞭辟入里。今天读来依然警醒:与其做富贵牢笼里的"能言鸟",不如保持独立人格。这种对自由与尊严的呼唤,正是诗歌穿越时空的魅力。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