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中有刻近人诗者谬收鄙作其閒姓旁误增力字戏成俳体寄吴尺凫

展卷风前睡眼醒,何人未辨六书形。
萧生有系知非酂,温尉如存笑带令。
旅食欲添双鬓白,乡书只说两峰青。
多年不得诗书力,早晚烟波买钓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发现自己的一首诗被人错误地刻印出版,姓氏还被多加了个偏旁,于是用幽默自嘲的口吻写了这首作品。

开头两句说:在风中翻开书卷睡意全消,发现有人连基本的字形都分不清(把作者姓氏写错了)。这里用"睡眼醒"形容突然发现错误的惊讶。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历史典故:
1. "萧生"句:汉代萧何的后代知道自己不是酂侯(萧何封酂侯,后代不能冒认),比喻刻书人乱认作者。
2. "温尉"句:唐代温庭筠如果活着,会笑话别人把他的"令"字旁写错(温庭筠曾任县尉,这里双关"令"字)。

接着两句写现实感受:漂泊在外想家让头发都白了,但家书里只提到家乡青山依旧。暗示自己多年写诗也没获得什么实际好处。

最后两句自嘲:写了这么多年诗也没得到什么好处,不如早点退休去钓鱼。用"买钓舲"(买小船)表示归隐之意。

全诗妙在把刻印错误这件尴尬事,用历史典故和幽默语气化解,既吐槽了盗版问题,又表达了文人不得志的无奈,最后以洒脱的态度作结。语言通俗但用典巧妙,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豁达。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