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幽兰花》的第一首,是一首赞美兰花的诗。
首先,诗人描述了兰花生长的环境。“李径桃蹊次第开”,这里的“李径”和“桃蹊”指的是种有李树和桃树的小路,也就是说,兰花在这些果树的旁边悄悄地开放。这个景象立刻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天的画面,生机勃勃,色彩斑斓。
接着,“秾香百和袭人来”,诗人用“秾香”来形容兰花的香气,这种香气混合着其他花香,扑鼻而来,让人沉醉。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兰花香气的赞美,同时也能够想象出那种浓郁而宜人的花香。
然后,“春风欲擅秋风巧”,这句话稍微有些抽象,但意思是说春风想要像秋风一样娴熟,掌握巧妙的能力。这里可以理解为春风在催生出兰花时,表现出了如同秋风之巧妙的能力。也就是说,兰花在春天的绽放,像是经过了秋天的精心准备和磨练。
最后,“催出幽兰继落梅”,这里的“幽兰”指的是兰花,而“落梅”指的是梅花凋谢。诗人用“催出”这个词,表示兰花在春天的到来时迅速绽放,接替了梅花的位置。在这里,诗人用梅花的落与兰花的开形成了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兰花的美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生长环境、香气、以及季节变化的描绘,赞美了兰花的美、香、以及生命力。诗人用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兰花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