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服官政效白公
五十服官政,六十方熟仕。
七十乃致政,古今固一致。
吾年五十五,始受一县寄。
七里剧弹丸,亦有社稷置。
夙怀同刘君(后汉刘梁),今此幸谐志。
所忧脚本短,时彫虞易踬。
秪应尽素衷,玄鉴不可悖。
一区石湖水,渔舟早相伺。
七十乃致政,古今固一致。
吾年五十五,始受一县寄。
七里剧弹丸,亦有社稷置。
夙怀同刘君(后汉刘梁),今此幸谐志。
所忧脚本短,时彫虞易踬。
秪应尽素衷,玄鉴不可悖。
一区石湖水,渔舟早相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55岁才当上县令的官员的感慨,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年龄与做官
开头说古代人50岁当官、60岁熟练、70岁退休,自己55岁才当上小县令(管个弹丸大的七里地),有点大器晚成的感觉。
2. 理想与现实
他把自己比作东汉的刘梁(一个清廉小官),虽然实现了当官的愿望,但担心自己能力不够("脚本短"像腿短走路容易绊倒),只能靠真心做事("尽素衷"),相信老天会看见他的努力。
3. 退隐的向往
最后两句最有趣:他一边当官,一边早就瞄好了石湖边钓鱼的退路。像在说"我认真工作,但也随时准备回乡下摸鱼",透露出对官场疲惫又豁达的心态。
精髓:
这首诗像篇"中年公务员日记",既有新官上任的忐忑,又有看透官场的幽默。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尽力而为,不行就撤"的真实——既不摆清高架子,也不强求升官发财,反而让读者觉得亲切。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