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铜雀台砚

异物留传因好古,南来箧笥伴瑶琴。
漳河流水去无已,魏主荒台久废沈。
往日奸文须九锡,今朝片瓦尚千金。
所嗟人事多浮伪,谁识河滨古舜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一方古砚台,引发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前四句讲砚台来历:这方铜雀台古砚是朋友珍藏的宝贝,跟着琴盒从北方带到南方。当年曹操建的铜雀台早已荒废,就像漳河水一样流逝不返。这里用"瑶琴"和"流水"形成对比,暗示美好事物终会消逝。

五六句突然转折:曹操当年用华丽文章换取权力(九锡是皇帝给大臣的最高荣誉),如今他建的铜雀台只剩瓦片都价值连城。这里用"奸文"暗指曹操的政治手段,而"片瓦千金"讽刺世人只看重文物价值,却忘了历史教训。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感叹人心虚伪,就像当年大舜在黄河边制陶时朴实的心性,现在还有谁能懂?这里用"舜心"对比前文的"奸文",表达对真诚品德的向往。

全诗妙在把一方砚台写成"历史放映机":从文物看到朝代兴衰,从瓦片价值看透世态炎凉。最后用大舜的典故,像一盆清水照出人性的两面——一边是曹操的权谋算计,一边是舜的真诚朴实。这种穿越时空的对比,让读者自然体会到:真正珍贵的不是值钱的古董,而是那颗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

释永颐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唐栖寺。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颐曾遗书慰问。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