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月出江头半掩门,
待郎不至又黄昏。
深夜忽听巴渝曲,
起剔残灯酒尚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等待心上人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细腻情感。

第一句"月出江头半掩门"像电影开场镜头:月亮刚升上江面,女子把家门半开着,既想等情郎进来,又怕被人看见的小心思跃然纸上。这个"半掩门"的细节特别生动,把等待时既期待又害羞的心态写活了。

第二句"待郎不至又黄昏"直白道出等待的煎熬。从月出等到天黑,心上人还没来,简单七个字就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失落感。"又"字尤其传神,暗示这已不是第一次空等。

最妙的是后两句的转折。深夜突然听到巴渝民歌(可能是情郎哼唱的暗号),女子立刻跳起来拨亮灯芯,发现睡前温的酒还是热的。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原来她一直温着酒准备迎接情郎,连酒都没凉透的功夫就听到了动静,可见等待时根本睡不踏实。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画面:从傍晚半开的房门,到深夜突然亮起的灯光,最后定格在那碗温热的酒上。不用直接写"思念",通过门、灯、酒这些日常物品,就把女子焦灼又甜蜜的等待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用生活细节传递情感的手法,正是古代民歌打动人的秘诀。

王叔承

王叔承(1537—1601) 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