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朴的乡村景象,充满生活气息和岁月痕迹。
首联“稍似朱衣巷,儿童问礼诗”写村子有点像古代文人居住的朱衣巷,孩子们还在学习礼仪诗书,暗示这里保留着传统文化。
颔联“一村垂大带,十里望丹旗”用夸张手法写村庄风貌:整个村子像垂着宽大的衣带,远处能看到红色的旗帜,可能是节日或集市的热闹场景。
颈联“小榜依蛮市,枯扬引水祠”写乡村的市集和祠堂:简陋的招牌挂在集市边,干枯的杨树指引着水祠的方向,展现乡村的质朴和自然。
尾联“树皮如藓石,老尽寄生枝”聚焦细节:老树的树皮像长满青苔的石头,枝干上爬满寄生植物,暗示时光流逝,万物自然生长又衰败。
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既保留传统又充满自然野趣的乡村,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宁静而悠远的乡村生活。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