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作

忆昔将乱离,远行辞大父。
大父春秋高,欲行意原沮。
厥后滞中途,依然返衡宇。
祖庭急问安,一见转愁苦。
溯自圃乡兵,羸老勇犹贾。
继而复渡江,沈屙染难愈。
迎养归故居,医药总无补。
悲哉竟溘逝,仅得六日聚。
差能视含敛,早归幸无阻。
更忆总角时,含饴惯摩抚。
洎乎方弱冠,谆谆详诲语。
白头手一编,文章示规矩。
扶杖必随行,置书勖进取。
至今渺难追,回思益悲怃。
执砚空泫然,恐难绳祖武。
那堪南国䠞,群盗尚撑拒。
何时九州同,家祭告我祖。
年周宿草生,寂寂掩黄土。
再拜奠酒浆,悲怀哽难数。
日夕空归来,扑簌泪如雨。
回望暮门烟,亦是含悲楚。

清江邹孝子刲股行

孝经教孝本有方,身体发肤无毁伤。
孝子尽孝身不顾,庸行乃以奇节著。
先生至孝世所推,一篇记事始末该。
乃翁殒蜀返旅榇,一痛几绝何悲哀。
谁知风木惊难已,萱闱又染沈屙矣。
子规啼血双泪枯,少子未归愁不起。
仓皇难觅长生药,曾说有汤命堪续。
此身本是父母生,何惜区区一块肉。
引刀割肉裂帛缠,焚香默祷情何专。
一脔进母疾稍愈,已见至诚能格天。
呜呼,至诚格天竟如此,我今作歌告人子。

题汤衣谷明府裕皖城旧游图二首 其二

我亦牵离绪,披图忆旧游。浮云千里梦,流水半生愁。

落落文章契,茫茫湖海秋。得君差慰藉,客路更何求。

赠薛慰农观察二首(时雨) 其二

山斗声名仰望尊,漫劳尘市枉高轩。
簪缨敢诩全张旃,杞梓都归薛卞门(主讲惜阴书院)。
四海衡交增感触⑴,一编述祖托评论(承校先祖遗稿并题诗)。
无心喜傍閒云懒,山色清凉笑语温(居清凉山下,署号懒云。)。

游焦山

曈昽晓色开扶桑,水光接天云连江。
一痕翠黛出云表,虚无缥缈江中央。
初疑可望不可即,仙山遥指烟苍茫。
须臾尽埽众峰出,快哉一苇原可杭。
顺流十里到山麓,古木森秀罗成行。
盘旋至顶豁开朗,天容海色同青苍。
大江浩浩日奔泻,东南巨浸何汪洋。
兹山万古流不去,怒涛骇浪时舂撞。
山腰更访焦隐处,古洞深窈岩花香。
老僧携锄采芝朮,一径导引归禅堂。
摩挲旧物列周鼎,相与考古弥精详。
山门留此作永镇,魑魅惊走蛟龙藏。
当年瘗鹤剩碑石,字画断缺空徬徨。
得游名山愿已慰,况睹宝物神逾扬。
蒲圃茶话更良久,松寥阁外俄斜阳。
出门一笑竟归去,打桨不觉长波长。
是时澄江净如练,众峰环列皆屏张。
中流回望碧螺髻,玉鬟招手仙人乡。

登北固山游甘露寺

危峰独立迥淩虚,万里苍茫眼界舒。
第一江山推北固⑴,千秋形势壮南徐。
孤亭直欲超云表(临江极高处有摩云亭。),铁塔犹存历劫馀。
说到沧桑增感慨,寺门凭眺意何如。

砚孙从兄殁于襄阳诗以寄挽七首 其四

击楫大江横,苍茫铁瓮城⑴。
暂离成永诀,入梦恍平生。
望远棺难拊,开缄泪已倾。
当时分手处,历历记分明。

遣兴

雨后山光落槛前,萧萧翠竹早秋天。
溪深积水分流泻,叶落斜阳倒影穿。
得句每愁难脱稿,观书常恐易终篇。
萧斋镇日多欣赏,信有人间翰墨缘。

九月上浣抵家即事

不能遂远行,能不恋乡里。
招回天外魂,免作路傍鬼。
航海间道归,一家杂悲喜。
追言儿去后,烽烟惊四起。
潜行麦陇间,惨惨危莫比。
道儿幸先避,免共此流徙。
嗣闻前途危,又无书一纸。
翻悔令远游,行踪无定止。
今汝忽归来,回思转流涕。
惊定犹生怜,风尘面目改。
还问旧相识,半作国殇死。
相暌无几时,沧桑倏变矣。
且莫冀苟安,兵戈尚未已。
何当携家去,共入桃源里。

张君小琴惠诗二章即和原韵奉答 其一

客邸何堪岁月催,幸逢旧雨共追陪。壮怀渐向风尘老,好句都从阅历来。

酬韵又添诗草富,衡文更见榜花开。重阳莫作登高赋,且尽筵前浊酒杯。

游东湖百花洲六首 其三

凭栏四望极空冥,何处钟鱼最动听。
只隔红桥波一曲,阿谁渡到水心亭。

舟中忆内二首 其一

小聚才经月,匆匆况岁阑。
家贫催别易,道远寄书难。
努力加餐饭,何人问燠寒。
低头青箬底,只觉影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