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作
忆昔将乱离,远行辞大父。
大父春秋高,欲行意原沮。
厥后滞中途,依然返衡宇。
祖庭急问安,一见转愁苦。
溯自圃乡兵,羸老勇犹贾。
继而复渡江,沈屙染难愈。
迎养归故居,医药总无补。
悲哉竟溘逝,仅得六日聚。
差能视含敛,早归幸无阻。
更忆总角时,含饴惯摩抚。
洎乎方弱冠,谆谆详诲语。
白头手一编,文章示规矩。
扶杖必随行,置书勖进取。
至今渺难追,回思益悲怃。
执砚空泫然,恐难绳祖武。
那堪南国䠞,群盗尚撑拒。
何时九州同,家祭告我祖。
年周宿草生,寂寂掩黄土。
再拜奠酒浆,悲怀哽难数。
日夕空归来,扑簌泪如雨。
回望暮门烟,亦是含悲楚。
大父春秋高,欲行意原沮。
厥后滞中途,依然返衡宇。
祖庭急问安,一见转愁苦。
溯自圃乡兵,羸老勇犹贾。
继而复渡江,沈屙染难愈。
迎养归故居,医药总无补。
悲哉竟溘逝,仅得六日聚。
差能视含敛,早归幸无阻。
更忆总角时,含饴惯摩抚。
洎乎方弱冠,谆谆详诲语。
白头手一编,文章示规矩。
扶杖必随行,置书勖进取。
至今渺难追,回思益悲怃。
执砚空泫然,恐难绳祖武。
那堪南国䠞,群盗尚撑拒。
何时九州同,家祭告我祖。
年周宿草生,寂寂掩黄土。
再拜奠酒浆,悲怀哽难数。
日夕空归来,扑簌泪如雨。
回望暮门烟,亦是含悲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孙子对已故祖父的深情回忆,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祖孙间的深厚感情。
开篇回忆战乱时期,诗人不得不离开年迈的祖父远行。祖父虽年事已高,却仍想同行,最终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这段描写生动展现了老人对孙子的不舍。
中间部分详细追忆了祖父生前的点点滴滴: - 诗人返乡探望时,祖父虽已病重仍关心问候 - 年轻时祖父勇武参军,后来染病难愈 - 童年时祖父给他糖果、抚摸他的头 - 成年后祖父谆谆教导,亲自示范文章写法 - 祖父拄着拐杖陪他散步,鼓励他读书上进
这些温馨细节让读者看到一位既严厉又慈爱的老人形象。
诗的后半段转为悲痛: - 祖父最终离世,诗人仅陪伴了六天 - 现在只能对着黄土祭奠,泪水如雨 - 望着故乡的炊烟,心中充满悲伤 - 更令人痛心的是,战乱仍未平息,无法告慰祖父在天之灵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双重痛苦:一是失去至亲的悲痛,二是国家动荡带来的忧患。最后"何时九州同"的期盼,将个人哀思升华到家国情怀。
这首诗打动人心之处在于: 1. 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亲情,而非空泛抒情 2.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 3. 语言朴实却情感浓烈,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