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焦山
曈昽晓色开扶桑,水光接天云连江。
一痕翠黛出云表,虚无缥缈江中央。
初疑可望不可即,仙山遥指烟苍茫。
须臾尽埽众峰出,快哉一苇原可杭。
顺流十里到山麓,古木森秀罗成行。
盘旋至顶豁开朗,天容海色同青苍。
大江浩浩日奔泻,东南巨浸何汪洋。
兹山万古流不去,怒涛骇浪时舂撞。
山腰更访焦隐处,古洞深窈岩花香。
老僧携锄采芝朮,一径导引归禅堂。
摩挲旧物列周鼎,相与考古弥精详。
山门留此作永镇,魑魅惊走蛟龙藏。
当年瘗鹤剩碑石,字画断缺空徬徨。
得游名山愿已慰,况睹宝物神逾扬。
蒲圃茶话更良久,松寥阁外俄斜阳。
出门一笑竟归去,打桨不觉长波长。
是时澄江净如练,众峰环列皆屏张。
中流回望碧螺髻,玉鬟招手仙人乡。
一痕翠黛出云表,虚无缥缈江中央。
初疑可望不可即,仙山遥指烟苍茫。
须臾尽埽众峰出,快哉一苇原可杭。
顺流十里到山麓,古木森秀罗成行。
盘旋至顶豁开朗,天容海色同青苍。
大江浩浩日奔泻,东南巨浸何汪洋。
兹山万古流不去,怒涛骇浪时舂撞。
山腰更访焦隐处,古洞深窈岩花香。
老僧携锄采芝朮,一径导引归禅堂。
摩挲旧物列周鼎,相与考古弥精详。
山门留此作永镇,魑魅惊走蛟龙藏。
当年瘗鹤剩碑石,字画断缺空徬徨。
得游名山愿已慰,况睹宝物神逾扬。
蒲圃茶话更良久,松寥阁外俄斜阳。
出门一笑竟归去,打桨不觉长波长。
是时澄江净如练,众峰环列皆屏张。
中流回望碧螺髻,玉鬟招手仙人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游览焦山的完整经历,从清晨出发到傍晚归航,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变化。
开篇用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象拉开序幕:晨光微亮时,水天相接、云江相连,远山如一道青黛浮现在云端,若隐若现如同仙境。这里用"可望不可即"的悬念感,营造出对仙山的向往。
随着行程推进,画面突然明朗——云雾散尽后群山显现,乘着小船很快到达山脚。这里"快哉一苇原可杭"用轻快的语气,传递出顺利抵达的欣喜。上山途中,古木成荫的幽静与登顶后"天容海色同青苍"的开阔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特别着墨于江山的永恒感:奔流不息的长江与巍然不动的焦山形成动静对照,"万古流不去"的山势与"怒涛骇浪"的冲击,展现出自然的壮美力量。
中段转入人文景观的描写:探访隐士故居时,岩花、采药老僧、禅堂等细节充满生活气息。周鼎文物和瘗鹤铭残碑的出现,为山水增添了历史厚重感。"魑魅惊走"的想象又给古物赋予了神秘色彩。
结尾处夕阳茶话的闲适与归航时的满足感相呼应。特别精彩的是返程时的回望:江水如练,群山如屏,而焦山就像碧玉发髻般矗立江心,最后用"仙人乡"的比喻,与开篇的仙境想象首尾呼应。
全诗就像一部山水纪录片,既有航拍般的壮阔全景,又有特写镜头的生活细节,更通过文物古迹的穿插,赋予自然景观以人文深度。诗人将一天游历的所见所感,转化为时空交错的诗意体验,让读者仿佛也跟随完成了一场穿越古今的山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