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邹孝子刲股行

孝经教孝本有方,身体发肤无毁伤。
孝子尽孝身不顾,庸行乃以奇节著。
先生至孝世所推,一篇记事始末该。
乃翁殒蜀返旅榇,一痛几绝何悲哀。
谁知风木惊难已,萱闱又染沈屙矣。
子规啼血双泪枯,少子未归愁不起。
仓皇难觅长生药,曾说有汤命堪续。
此身本是父母生,何惜区区一块肉。
引刀割肉裂帛缠,焚香默祷情何专。
一脔进母疾稍愈,已见至诚能格天。
呜呼,至诚格天竟如此,我今作歌告人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邹孝子的感人故事,核心主题是"用极端方式尽孝"。我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拆解一下:

1. 开篇的矛盾点:诗开头就抛出个冲突——儒家经典《孝经》明明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但这位孝子却反其道而行。就像现在法律规定不能自残,但有人为救亲人甘愿冒险。

2. 故事背景:邹孝子父亲死在四川,灵柩运回时他已悲痛欲绝。还没缓过来,母亲又病危("风木惊难已"指父母接连出事,"萱闱"代指母亲)。最揪心的是小儿子还没赶回来,母亲可能撑不住了。

3. 惊心动魄的救人方式:在找不到良药的情况下,孝子听传说"人肉做药引能续命",直接割自己大腿肉("刲股"就是割肉)。诗中"引刀割肉裂帛缠"这七个字,画面感极强——拿刀割肉、用布条包扎,像电影特写镜头。

4. 玄学效果:神奇的是母亲吃了这块肉病情好转,诗人认为这是"真诚感动上天"。这里要注意古代人的认知局限,他们真相信这种极端孝行能产生超自然力量。

5. 诗人的目的:最后两句点明写作意图——不是鼓励大家割肉,而是用这个极端案例唤醒人们的孝心。就像现在媒体报道孝亲故事,目的是引发社会思考。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孤注一掷的决绝":明知伤身违法,但为救母亲愿意赌上一切。这种情感冲击力,就像看到新闻里有人为救亲人做出非常规举动一样震撼。诗人通过激烈矛盾(守孝经教条VS实际行动),把"孝"这个话题讨论到了极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