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荣甫知事迁淮西 其二

淮水出桐柏,浙江发东阳。
期会至沧海,千里遥相望。
源澄挠不浊,水德固可量。
愿将此清泠,溥施彼一方。

浦川方仲观入城从学继入公门今归侍亲求诗

百里来为学,违亲半载馀。暮云飞故里,秋露浥行车。

红叶蝉声老,黄花雁影疏。汉朝尊吏事,何必业诗书。

送胡秋白衢州学正

东阳有佳士,簪盍钟山下。
变文摛风云,论事共樽斝。
为言诸孙行,二妙皆作者。
有怀不可见,情若江流泻。
今此逢少君,秋月澄霁野。
儒术久不振,屏弃如土苴。
泮林虽储材,樲棘乱梧槚。
固当距陂行,扶植归大雅。
太末古名邦,生才今岂寡。
善性水同趋,范模待良冶。

颍川赵琏从予游逾二载复同夜坐草亭考索理义始至大辛亥十月癸未至皇庆壬子五月癸丑而止诵讲之馀时相与步武庭中倚树凝立仰观俯察莫匪佳趣间以所见辑成韵语得十馀篇于琏之行书以赠之

宵漏四十馀,疾急不可驻。
役夫昧昏夜,戍柝迷夙暮。
商颂歌悠扬,未足发归趣。
竹径流疏萤,蕉叶泻清露。
咿咿远鸡鸣,蝇声无乃误。

次韵丘以道

汲汲时能几,蘧蘧梦未醒。
自怜头染白,谁解眼垂青。
心事沾泥絮,生涯逐浪萍。
何人可私淑,诸老渐彫零。

次韵潘明之秋思

西风冉冉鬓毛侵,凤老梧衰锁夕阴。
倚遍阑干重回首,断鸿千里暮云深。

秋夜二首 其二

志大空怀璧,交疏少断金。
半生成白首,十载对青衿。
朝市灰心久,山林托兴深。
红尘多汩没,清夜几沈吟。

萧兄临行索诗即席赋赠

相逢嗟久别,归路复匆匆。
我愧今原宪,君非旧阿蒙。
山风惊落木,江日数飞鸿。
舟飏西流水,明朝定向东。

采药

亭亭北山松,宿蔼荫深碧。
苍根走虬龙,巨干蟠铁石。
平生栋梁具,不受霜雪厄。
兔丝得所附,袅袅挂千尺。
流脂入九地,千岁化琥珀。
我欲掇其英,俯仰费搜擿。
红炉转丹砂,石髓变金液。
但恐茫昧间,图骥不可索。
意长时苦促,双鬓日夜白。
刀圭或可试,习习在两腋。
蓬莱三万里,讵谓弱水隔。
他时来山中,故老应不识。

祝英台近 次韵潘明之秋思

上帘钩,开砚匣,诗兴在风柳。
磊块胸怀,临镜谩搔首。
看他冉冉来鸿,匆匆归燕,时不再、且须倾酒。
钓鳌手。
无奈万里烟波,空舟竟何有。
未卜行藏,心事几凭牖。
最宜野月穿窗,山云拥户,个中乐、有人知否。

冯公岭

层峦叠嶂危相倚,乱若飘风涌秋水。
寒松荒草閒苍黄,照眼峥嵘三十里。
初如井底观天门(「天门」,明正统本作「空虚」。),一峰巍然中独尊。
萦回百折至绝顶,俯视众岭来儿孙。
人言此山插霄汉,马不容鞭仆夫叹。
攀援何异蜀道难,气竭神疲背流汗。
熟视徐行路觉平,心宽意适步更轻。
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
我来正值穷冬月,倚秋岩前嚼松雪。
午店烟生野饭香,阳坡日近梅花发。
寄语悠悠行路人,乾坤设险君勿嗔。
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对竹

主人树脩竹,近在桃李场。
赋性虽不同,相友庸何伤。
阳春破桃李,红白争低昂。
无言自成蹊,相媚色与香。
何心伴幽独,徒引蝶蜂忙。
此君心本虚,宁逐春风狂。
咄嗟桃与李,开落那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