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

往昔四续六首 其三 李贽

往昔论先贤,吾爱李卓吾。
秃头著儒服,言行如合符。
遥遥禹稷心,俨与菩萨俱。
《焚书》既已作,一再定藏书。
笔削寸大义,刚直过史狐。
人伦重估价,肇自龙潭初(《初潭集》中所论,亦多有精义。)。
语语准情理,世俗惊相呼。
吁嗟七十叟,投身饲酷儒。
遗令有先兆,裸葬如束刍。
至今通州道,片石委路隅(卓吾墓在通州,今尚存。)。

打油

昔读寒山诗,十中了一二。
亦尝看语录,未能彻禅味。
但喜当诗读,所重在文字。
吟诗即说话,此语颇有致。
偶尔写一篇,大有打油气。
平生怀惧思,百一此中寄。
掐臂至见血,摇头作游戏。
骗尽老实人,得无多罪戾。
说破太行山,亦复少风趣。
且任泼苦茶,领取塾师意①。

夸父

夸父昔逐日,陶公曾有诗。
功竟在身后,此语重可思。
甘渊不可至,邓林实所遗。
此事足千古,俗辈安能知。
我思魏晋人,所见诚深微。
委曲通人心,情至理不违。
唐宋固文盛,思想渐萎衰。
虚言张道谊,酷儒为士师。
尔来讲学者,千载发光威。
此辈适何来,疑是鲜卑儿。
习得汉文字,虏性犹未移。
盛气向华人,有如曩昔时。
于今成学风,群起而力追。
昔人斥奴气,大意或在斯。
我怀公之佗,后起安可期(公之佗为傅青主别号之一。)。

数典诗 其五

清逸先生百世师,通书读过愧无知。
年来翻遍濂溪集,只记篷窗夜雨诗。

往昔六首 其二 菩提萨埵

往昔读佛书,吾爱觉有情。
菩萨有六度,忍辱良足钦。
布旗立弘愿,愿重身命轻。
投身饲饿虎,事奇情更真。
平生再三读,感激几涕零。
向往不能至,留作座右铭。
安得传灯火,供此一卷经。

往昔六首 其一 长沮桀溺

往昔读《论语》,吾爱长沮生。
接舆何多事,荷蒉亦有心。
丈人供鸡黍,徒尔招讥评。
唯有耦读者,不知所问津。
挥手不复顾,妙在无人情。
向往不能至,如望秋月明。
冷气彻人骨,清光自难名。

往昔三续六首 其四 邵雍

往昔在集部,吾爱邵尧夫。
宋朝重道学,举世鲜真儒。
重法偏苛酷,援释近虚无。
曾读濂溪集,不能解通书。
晦庵诃黎涡,出语如隶胥⑴。
邵子独击壤,有意似康衢。
渊明擅说理,泰山不可逾。
披襟说闲话,庶几寒山徒。
闲居安乐窝,乃弄河洛图。
后世赛康节,揭帜走江湖。

往昔三续六首 其五 河与桥

往昔在越中,吾爱河与桥。
城中多水路,河小劣容舠。
曲折行屋后,舍橹但用篙。
夏日河水干,两岸丈许高。
洞桥如虹亘,石梁横空蹻。
亦常有过楼,步屧声非遥①。
行行二三里,桥影相错交。
既出水城门,风景变一朝。
河港俄空阔,野坂风萧萧。
试立船头望,炉峰干云霄。

梧桐

中庭有梧桐,亭亭如华盖。
碧叶手掌大,荫庇诸蝉类。
繁荣极夏日,倏值岁时改。
时光不可见,日日夺苍翠。
桐子已黄熟,收入童儿袋。
萧萧秋风起,飘然一叶坠。
蝉声俄寥落,渐以促织代。
却惊懒妇心,寒衣未补缀。

菩萨蛮·送戛剑生往秣陵,集(一九○一年三月十五日)句

风力渐添帆力健。萧条落叶垂杨岸。
人影夕阳中。遥山带日红。
齐心同所愿。努力加餐饭。
桥上送君行。绿波舟楫轻⑴。

修禊

往昔读野史,常若遇鬼魅。
白昼踞心头,中夜入梦寐。
其一因子巷,旧闻尚能记。
次有齐鲁民,生当靖康际。
沿途吃人腊,南渡作忠义。
待得到临安,馀肉存几块。
哀哉两脚羊,束身就鼎鼐。
犹幸制熏腊,咀嚼化正气。
食人大有福,终究成大器。
讲学称贤良,闻达参政议。
千年诚旦暮,今古无二致。
旧事倘重来,新潮徒欺世。
自信实鸡肋,不足取一胾。
深巷闻狗吠,中心常惴惴。
恨非天师徒,未曾习符偈。
不然作禹步,撒水修禊事。

红梅 用姜白石词意

阔别西湖久,无憀独闭门。
何人最相忆,红萼耿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