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出自 清代 姚鼐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译文布谷飞来飞去仿佛在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注释舂锄:白鹭。扑扑:扑打翅膀。
赏析诗人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一“劝”字、一“趁”字,将布谷鸟和舂锄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用鸟儿的活动来比喻农时的重要性,充满画面感和生活气息。
"布谷飞飞劝早耕":布谷鸟飞来飞去,仿佛在催促人们"快耕种吧"。布谷鸟的叫声在春天特别明显,古人把它当作自然界的"闹钟",提醒农民播种不能耽误。这里用鸟拟人化,让自然现象变得亲切有趣。
"舂锄扑扑趁春晴":农民们拿着锄头松土(舂锄),发出"扑扑"的声响,趁着晴朗的春日抓紧干活。通过声音和动作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田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感受到春天的忙碌与希望。
两句诗的精妙在于:
1. 用鸟和人的互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2. "飞飞""扑扑"这些叠词让诗句朗朗上口,像童谣般活泼
3. 通过声音(鸟叫、锄地声)和动作(飞、耕作)构建出动态画面
4. 传递出"顺应天时,勤奋劳作"的朴素道理,至今对我们的生活仍有启发意义
就像现在人们常说"春天不播种,秋天没收获",古人用更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同样的生活智慧。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