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出自 明代 杨慎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译文熄灯后,庭院的月亮缓缓升起,微风中带着一丝寒意。
注释落索:冷落;萧索。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赏析这句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庭院中灯光渐暗,月色朦胧的景象,以及秋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令人陶醉。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夜晚场景,用简单的画面传递出细腻的情感。
"收灯庭院迟迟月":院子里灯笼渐渐熄灭,月光却慢悠悠地洒下来。"迟迟"二字让月光显得格外温柔,仿佛时间都变慢了。这里通过光影变化,暗示夜深人静时分,人的心情也跟着沉静下来。
"落索秋千翦翦风":空荡荡的秋千独自晃荡,风吹过带着丝丝凉意。"落索"形容秋千闲置的孤单,"翦翦"则让微风有了形状,像是能剪开夜色。秋千这个日常物件,此刻成了寂寞的象征。
整体来看,诗人用"灯灭月现"和"空秋千遇凉风"两个生活片段,像拍电影一样把镜头从灯光转到月光,从静止的庭院转到微微晃动的秋千。不用直接说"孤独",但通过这些细节,让人自然感受到一种繁华过后的宁静,热闹散场后的淡淡怅惘。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不说破,却更耐人寻味。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