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出自 宋代 寇准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译文只能对着天边的明月,思念千里外的故人了。

注释自此:从此,从此后,从这时开始。

赏析此句情意深长,含不尽之意,词人通过“共明月”这样的意象,来寄托对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跨越空间的深情思念。就像现代人分隔两地时,会说"我们看的是同一个月亮"一样,古人用月亮作为情感纽带,把相隔千里的两个人联系在一起。

核心意境有三层:
1. 物理距离的遥远(千里)与心灵共鸣的贴近(共明月)形成动人对比
2. 月亮成为天然的情感中转站,把不能相见的两颗心照亮
3. "共"字用得巧妙,明明是各自望月,却产生了共同拥有的温暖错觉

这种表达高明在:
- 用看得见的自然景物(明月)传递看不见的思念
- 不说自己多想念,却说月亮在帮忙传递想念
- 把孤独的望月行为变成了浪漫的隔空互动

就像今天视频通话前,我们会不约而同拍窗外的月亮发给对方,古今人类表达思念的方式其实一脉相承。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