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离别场景,传递出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人间悲情。
"石壕村里夫妻别"说的是杜甫《石壕吏》中老农夫妇在战乱中的生离死别。官府深夜抓壮丁,老翁翻墙逃走,老妇只能含泪告别丈夫去服役。这是底层百姓在乱世中被迫分离的典型场景。
"泪比长生殿上多"则暗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的著名离别。虽然同样充满泪水,但这是帝王妃子的爱情悲剧。
诗人将这两种离别放在一起比较,用"泪"的数量作衡量,实际是在说:老百姓的苦难远比帝王家的故事更痛彻心扉。达官贵人的爱情悲剧被传颂千古,而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惨剧却无人问津。
这种对比的妙处在于:
1. 用具体场景代替说教,让读者自己体会
2. 通过"泪多泪少"的量化对比,突出民间疾苦
3. 打破人们对帝王爱情故事的浪漫想象,把视线拉回现实
4. 短短两句就完成从个体命运到社会批判的升华
本质上,这是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提醒人们关注那些不被史书记载的普通人苦难。直到今天,这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