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年年打仗牺牲的将士们,尸骨都埋在了遥远的边疆,最后只换来西域的葡萄种子被带回中原。
它戳中了两个残酷的对比:
1. 人命如草芥:士兵们前赴后继地战死,像被丢弃的野草一样永远留在荒凉战场。用"埋荒外"三个字,让人仿佛看到黄沙中无人收敛的白骨。
2. 战果很讽刺:付出这么大代价,真正带回朝廷的既不是领土也不是和平,而是供贵族享用的葡萄。一个"空"字道尽无奈——用命换来的,不过是达官贵人餐桌上的点缀。
诗人用这种强烈反差,悄悄批判了当时统治者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的扩张战争。就像今天有人会说"打了一仗,最后只带回来几瓶洋酒",既让人心酸,又引人深思战争的真正意义。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