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出自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译文泪眼倚楼不断自言语,双燕飞来,路上可与他相遇?
注释泪眼:指含着泪水的眼睛。陌上: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
赏析此句形象地绘出女主人公倚楼而望的情景,刻画出神思恍惚、若有所思、自言自语的情态,见双燕相亲相伴,她触目生情,更加深了独居孑处的凄清况味。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孤独女子倚楼落泪、喃喃自语的画面。她看见天上飞来的燕子,忍不住问燕子:"你们在路上飞来时,可曾遇见我的心上人?"
动人之处在于: 1. 孤独感扑面而来 "独语"二字直接点出无人倾诉的寂寞,对着燕子说话更显心酸——明明知道燕子不可能回答,却还是忍不住问出口,足见思念之深。
2. 用燕子反衬人心 燕子成双成对飞来,偏偏她自己形单影只。动物尚且相伴,人却分离,这种对比让孤独感更强。
3. 痴心一问戳中人心 "路上可曾遇见他"这一问看似不合常理,却生动展现了思念到极致的状态:明知不可能,却还是抱着渺茫的希望,甚至问起了鸟儿。这种"傻话"反而最显真情。
整体来看,诗人用短短几句,就把一个痴情女子望眼欲穿、胡思乱想的心理活动写得活灵活现。画面感极强,读来仿佛能看到她含泪倚楼的身影,听到她对着燕子喃喃自语的场景。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