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出自 宋代 葛长庚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译文江上春日的青山远隔,山下晚霞铺满天际。
注释暮云:黄昏的云。
赏析此句意境高远,词人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山的辽阔画面,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悠远的意境。
"江上春山远"像用广角镜头拍下的风景:站在江边眺望,对岸的青山在春日里层层叠叠向远方延伸,仿佛没有尽头。这里的"远"不仅是距离感,更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漫长旅途或未来的无限可能。
"山下暮云长"则把视线拉近:山脚下,黄昏的云霞像被拉长的绸带,缓缓流动。一个"长"字既写云朵的形状,又暗指时间的绵延,让人感受到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淡淡惆怅。
两句诗通过"江—山—云"的层次递进,形成一幅立体画卷。前句的"远"是横向的空间感,后句的"长"是纵向的时间感,组合起来就像电影里的空镜头,没有直接写人,但透过这幅山水,我们能感受到眺望者那份带着春愁的闲适心境。这种用景物暗示情感的写法,比直白抒情更耐人寻味。
葛长庚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