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出自 唐代 权德舆 《江城夜泊寄所思》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水边过夜时的孤独感受,用最朴实的语言戳中了人们共有的情感体验。

"水宿知寒早"——睡在靠近水的地方,会比平时更早感觉到寒意。这里用身体对寒冷的感知,巧妙传递出漂泊在外的艰辛。水边的湿冷空气让旅人辗转难眠,既是真实的生理感受,也暗喻着人生旅途中的孤寂。

"愁眠觉夜长"——心里装着烦忧,总觉得夜晚特别漫长。诗人抓住了失眠时的典型体验:当人忧心忡忡时,每一分钟都被拉长,黑暗仿佛没有尽头。这种"度秒如年"的煎熬感,任何经历过失眠或焦虑的人都能瞬间共鸣。

这两句诗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没有使用任何华丽辞藻,只是如实记录了一个失眠之夜的感受,却让所有在深夜独对过黑暗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诗人用"知寒""觉夜"这样最本能的生理反应,把抽象的情绪变成了可触摸的体验,就像我们感冒时会觉得骨头疼一样真实可感。这种将心理感受具象化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诗"用日常说永恒"的智慧所在。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