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代皇城夜晚的华美画卷,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场景如电影镜头
"清都绛阙"就像用红漆彩绘的皇宫建筑群,在夜色中静静矗立。诗人用"绛"(深红色)这个颜色词,瞬间让读者眼前浮现出朱墙金瓦的壮丽景象。
2. 时间的诗意表达
"风传银箭"是古人浪漫的计时方式——晚风吹过宫阙时,仿佛能听见铜壶滴漏中银制箭标(古代水钟的计时部件)的声响。这个细节把无形的时光流逝变成了可听可见的画面。
3. 露珠里的皇家气象
"露叆金茎"描写晨露笼罩着汉武帝金铜仙人承露盘的典故("金茎"指承露盘的铜柱)。这里用朦胧的晨雾("叆")包裹着闪亮的金柱,既写实景又暗含历史厚重感。
全句妙在通过"夜景—风声—晨露"的时间流动,展现皇宫从入夜到拂晓的光影变化。就像用文字拍摄了一段延时摄影,把静止的建筑写出了生命感,让庄严的皇城也带着几分自然的灵动。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