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一》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险峻艰难的画面,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

1. "侧塞千山缝也无"——眼前群山挤得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连条能钻过去的缝隙都找不到。就像人被困在死胡同里,连条老鼠洞都看不见的绝望感。

2. "上天下井万崎岖"——想爬上山巅像登天一样难,想找条下山的路又像要坠入深井。每一步都是坑坑洼洼,简直没有一寸好走的路。

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
- 用"千山无缝"这种夸张说法,把被困的窒息感写活了
- "上天/下井"的对比就像现代人说"进退两难"
- "万崎岖"三个字就把山路十八弯的险恶全概括了

诗人其实是在用爬山比喻人生困境: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难关,就像被群山围堵,往上爬累断腿,往下退又怕摔跤,每条路都布满荆棘。但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反而让读者觉得"原来古人也懂我的难处"。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