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

出自 唐代 温庭筠 《烧歌》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
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锸欲潸然。
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
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
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
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
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
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智慧的悠闲场景,我们可以分两层来理解:

1. "卜得山上卦"——像是一个退休老农的日常
这里说的"卜卦"不是真的算卦,而是用比喻手法表现主人公的闲适生活。就像现代人饭后散步消食一样,诗中人物可能是在山间漫步时,随手捡起树枝摆弄,或是观察山石走势自得其乐。这种"假算命"的举动,透着种不较真的生活趣味。

2. "归来桑枣下"——藏着劳动人民的生存哲学
后半句展现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主人公溜达完就回到桑树枣树下,可能乘凉休息,也可能顺手采摘果实。桑枣在古诗中常代表普通人的生计来源(养蚕、果腹),这种"闲逛后回归劳作"的节奏,暗示着中国农民"忙里偷闲,闲中求实"的生活智慧。

整体来看,诗人用14个字就拍出了一部"田园生活微电影":镜头先跟着主人公在山间漫无目的地游荡,展现精神上的放松;最后落回到果树下的现实场景,暗示物质生活的踏实。这种"精神放飞与脚踏实地"的平衡,正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最动人的生活美学。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