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登山画面,用通俗的比喻和动态的对比传递深意。

1. 比喻鲜活
"山似伏涛"把静止的山脉比作趴伏的浪涛,让人立刻联想到连绵起伏的山势像凝固的海浪一样壮观。这种比喻让抽象的山形变得具象可感。

2. 人性洞察
"见人上岭旋争豪"刻画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当看到别人登山时,旁观者会突然激起好胜心,想立刻加入较量。这里捕捉到人类普遍的竞争本能和从众心理。

3. 动静对比
前半句写静态的山,后半句写动态的人,通过"伏涛"与"争豪"的对比,既突出自然的壮美,又反衬出人类在自然面前不甘示弱的生动姿态。

4. 生活哲理
短短两句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微妙关系——我们既会被自然震撼,又总想挑战自然。这种矛盾心理在登山、探险等活动中都能看到,很容易引发共鸣。

整句诗就像用手机拍下的一段小视频:先给群山来个广角镜头,再特写登山者的跃跃欲试,最后留给观众"这不就是我和朋友爬山的真实状态吗"的会心一笑。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