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出自 五代 李煜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译文嗈嗈鸣叫的新雁呜咽着凄寒之声,愁恨年年如此相似。
注释雝雝:同“嗈嗈”,鸟的和鸣声。咽寒声:呜咽的悲声。
赏析此句从听觉写入,词人又闻新雁咽寒之声,照应了首句“秋光留不住”,情景交融,透露出词人无尽的愁绪。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雁群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愁绪。"雝雝"形容大雁和鸣的声音,就像一群大雁在寒冷中相互呼唤;"新雁"指当年新生的雁,暗示着季节更替、时光流逝。"咽寒声"三个字特别生动,仿佛让我们听到大雁在冷风中发出的呜咽般的鸣叫,带着寒意与哀伤。
后一句"愁恨年年长相似"道出了人类永恒的情感困境:年复一年,那些无法排解的忧愁和遗憾总是如此相似。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规律(大雁年年南飞),联想到人生中循环往复的愁绪,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完美结合。
整句诗的魅力在于:用具体可感的自然画面(雁鸣、寒风)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愁恨),让读者既能想象秋雁南飞的场景,又能体会到岁月轮回中人类共通的惆怅。这种把自然与情感相融合的写法,既生动又深刻,容易引发共鸣。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