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现代解析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这句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车轮压出的印痕、马蹄踏过的踪迹,像织布的经线和纬线一样,纵横交错地遍布天地四方。
拆解分析:
1. 车辙马迹:
字面是车轮和马蹄的痕迹,实际象征人类探索世界的足迹。就像我们今天用导航记录行程,古人通过车马痕迹记录走过的路,体现一种“用行动丈量世界”的闯劲儿。
2. 经纬四极:
“经纬”原指织布的横竖线,这里比喻道路像网格一样规整有序;“四极”指东西南北的尽头,代指整个天下。合起来形容足迹遍布四方,既有开拓的豪气,又有规划的逻辑感。
魅力所在:
- 画面感强:短短八个字,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车马奔腾、道路纵横的壮阔场景。
- 励志内核:鼓励人主动探索,把“想去看看”的念头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轨迹。
- 古今共鸣:古人用车马丈量土地,现代人用脚步、车轮甚至网络连接世界,本质都是对未知的向往。
举个现代例子:
就像有人喜欢在地图上标记所有旅行过的城市,或骑行者记录每条骑过的路线——这其实就是“车辙马迹,经纬四极”的现代版。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